一、新闻稿
经过编辑班同学们一个多月的积极谋划和准备,在学校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学院和编辑出版系各位老师的帮助下,通过班委们多方协调下,77779193永利官网2014级编辑出版班的同学们终于迎来了第一次见习。
4月23日中午见习队伍从西安站出发,次日凌晨到达成都站。在住宿区稍作休整后,于下午两点奔赴成都见习的第一站——去往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与文学与新闻学院。
在川大的曾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学习了四川大学的文学与新闻学院实验室。该学院历史悠久,是四川大学文科教学和科学研究实力最雄厚的学院,拥有数字采编实验室、广告摄影实验室、效果测验实验室等。老师不仅向同学们介绍了学院的历史、发展状况和创新项目,还解答了同学们在专业方面的困惑。同时也与本专业的老师就专业课程建设和出版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深度交流。在自行参观川大校区后,见习第一站以师生大合影的方式圆满结束。
二、见习感想
刚刚结束了运动会的第二天,我们坐上了通往见习的火车K5西安——成都。虽然,在这个班集体已经三年了,但如此集中且长时间的行动还是第一次。下午13:20,火车开动了,在此前忙着整理准备的我们终于可以开始进行自己的午餐了。接下来是闲暇的午后时光,一些同学拿起了自己的书在看,一些开始小睡……火车顺着轨迹慢慢的开动着,慢慢的我们开始看到秦岭,走出陕西,路过甘肃。窗外是晚春的青翠,车内是青春的活力。晚饭一吃,很快夜就深了。班长安排了值班,一组一小时看守器材。火车轰鸣声,与强撑着睡意的交谈声交织,疲惫环绕。早上五点半,火车到站,我们的见习之旅正式开始。
24日下午两点,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四川大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学习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历史悠久,是四川大学文科教学和科学研究实力最雄厚的学院。出版系的曾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川大新闻与传播系实验室,其中微格实验室和演播厅让大家印象深刻。讲解当中我们还了解到,川大的培养模式中相当注重对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他们的学院与新华文轩等企业有定向见习合作,每年大二学生都会安排统一见习。想要报考川大研究生的同学们也可以抓紧机会哦!
滴,第一站打卡,娃儿们首先到达了四川大学江安校区。迎着濛濛的细雨,看到复古风建设的校门,大气而又不失亲切、严谨。
在参观了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实验室之后,娃儿们自由在校园内进行活动。
川大的校园真的很大,也许是因为今天下雨的缘故,这个城市,这座校园,显的格外安静,可以安心地欣赏路边的刺桐,红彤彤的花朵一个个好似灯笼增添了些许活泼。
吃货踩点:顺着那个长桥,径直走向食堂,一条热闹的小吃街,就浮现出来。作为好几个正宗的吃货,当然是要把每一个地方的食堂参观一下啦!还有川大的娃们也人很好。感谢今天刷卡的那个颜值担当男娃,还有热心为我们指路的萌妹纸。
今天收获了很多,也玩的很开心,纪念我们见习的day one。
今天是见习的第二天,一大早编辑班师生就赶往见习地点。今日的见习行程安排得很是紧凑,上午前往电子科技大学参观大数据研究中心和电子科技博物馆,下午则去新华文轩图书公司交流学习。
电子科技大学——这个完整覆盖整个电子类学科的全国一流高校校园一半以上被绿植覆盖。老师和同学们按照原计划体验学校里全国数一数二的大数据研究中心。大数据研究中心所探索的正是信息在进行爆炸式增长的这种环境下,如何科学合理的处理利用信息。它致力于收集整理现如今社会的信息,从中寻找有利于国家综合国力发展民生教育发展的部分,依靠对已有信息的合理分析,以及从信息中总结收纳的科学模式它为我们照亮前行的方向。
在电子科技博物馆中,我们从个各个方面了解到了电子科技的发展历程。从最早落地柜般大小的美国老电影里的收音机到建国后我们自主研发的的收音机,从最早大如灯泡的电子管到小如蝇头的晶体管,一切都像是将电子科技产品发展历程平铺在我们的眼前。
午后,同学和老师们在大巴上午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过后,师生一同到达新华文轩图书公司,大家都充满新奇并希望学习到新知识。
一开始,两位老师为我们简介了新华文轩的主要概况。然后张老师通过《寡人很孤独:资治通鉴里的权力游戏》这个图书选题给我们介绍了近两年出现的“先电后纸”的图书出版模式。这本书电子版发行后市场反响很好,因此文轩吸收了读者的建议和市场的情况对封面和一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出版发行了纸质版的图书。这对我们出版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视角。
通过简单的交流过后,我们进行专业实地“勘察”——文轩的工作人员带领我们一起参观并详细介绍了仓储物流部。
刚走进去,我们就被眼前的画面震慑到,高耸的书架密密麻麻得堆满了书,解说员说这里有差不多三十多万种书目,价值约1个亿。而工作人员只有四十多个,全自动化的运箱操作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解说员还特意展示了9层高的自动化立体仓库,该仓库采用完全机器设备,输入编码进行扫描,然后就可以取出工作人员想要的书,大大地减少了差错率。归纳而言,自动化物流有其以下特点:一,其书籍分类专业化,对教材、畅销书、一般书籍、退货等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先将其分别装入不同颜色的箱子进行分类并在其装架过程中,采用重型料架库或平库或积层式货架分类存放;二,其仓储环境现代化,它是全国首家采用全自动立体化货架的仓库,极大方便了书籍的存储。物流中心全部采用条码实现信息管理,并通过一些软硬件设施相辅相成。
参观之后,同学们对行业的认识更深了:原来我们使用的每一本书都是经过层层程序才到手里,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努力做一名优秀的出版人。
天才的编辑:左手理想,右手技能
今日关键词:梦想 知识迁移 技术
在成都,有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一份深深融入市民生活的报纸——《华西都市报》。《华西都市报》是中国第一张都市报,由席文举先生在1995年1月1日创办于成都。《华西都市报》自创办之初就开创性地提出了“市民新闻报”的定位,全方面报道市民关心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全方面的内容。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四川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强的综合性日报。
杜恩湖老师
“梦想永远是幸福的,是快乐的”
很多人说,选择媒体这个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特殊的职业理想、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
媒体方寸之地,面对的是数千万受众,从业者不能有丝毫懈怠。长期奋战在第一线的媒体人是怎样的人?做一个媒体行业的从业者,情怀究竟有多重要?《华西都市报》知名娱记杜恩湖老师给了我们答案。
大楼10层,巨大的电子屏幕前,杜恩湖老师配合视频,在给编辑班的同学详细介绍《华西都市报》曾经的精彩报道。
交流过程中有同学发现,大屏幕右边一扇玻璃门内,偌大的办公室几乎空着。仿佛看出了同学眼中的疑惑,杜恩湖老师摆摆手,向我们解释道:“记者都出去跑新闻了。”
杜恩湖老师的讲解,原本并不在参观计划之内,杜老师有多忙,小到整个编辑部,大到全国娱记行业,无人不晓。但在办公室见到编辑班同学之后,杜老师当即表示,即使时间再紧张,也一定要和同学们面对面谈谈华西,谈谈新闻。
分享了自己的从业经历,以及一些行业趣闻后,杜恩湖老师在交流的最后告诉我们:“梦想永远是幸福的,是快乐的。”希望编辑班的每一位同学,作为未来的媒体人,都能坚持自己的理想。
南长森老师
“学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的迁移”
“学得多,忘得多,学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的迁移。”南长森老师在看完《华西都市报》的记录短片后有感而发。
何谓知识迁移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情境、解决新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知识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掌握知识迁移能力可以实现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能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真真正正让知识为自己服务。
南长森老师也提到,他自己曾经是中文系的学生,虽说现在对于新闻传播领域的了解和感触要远多于中文领域,但当初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对于后来的研究探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互联网时代,掌握知识迁移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间的互通性,才能更有效地学习和处理问题,更好地去探索和研究,成为更好的编辑。
王立老师
“我们需要多技能点的人才”
作为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推动媒体融合和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全新平台,封面新闻已经在全国初具“现象级平台”的雏形,在传统报业持续下行的环境下,其融合转型的做法和探索具有标杆意义。
观看完《封面媒体》的记录短片,对于封面传媒如何打造一个“个性化定制”的新型“智媒体”,编辑班的同学有了更加直观具象的感悟。
在新兴技术的支持下,封面传媒基于算法实现个性化推荐、基于地理位置新闻推送;并且还自主研发出天眼大数据系统,能够通过实时监控全国用户的使用情况和新闻关注点等,来随时了解用户的兴趣、动向和需求。
封面媒体是由四川日报集团与阿里巴巴联手打造的移动媒体平台,它区别于传统媒体,强调个性化定制,主打80、90后年轻群体。与华西都市报相联动,推动融媒体发展,以“封面新闻”app为主打,以The cover.cn网站为基础,涵盖微博、直播、论坛、智库等,进行多渠道经营。重视技术,其自主研发的“天眼系统”,可以实时进行大数据分析,不只做媒体,而是走“内容+技术”的新模式。
封面传媒的发展,除了其自身的技术本身以外,还离不开融合型人才的支持。这时我们就不由得发出疑问,封面传媒对人才有怎样的要求?要求从业者具备怎样的资格与能力?
封面传媒的王立老师直言:“我们需要多技能点的人才”。相比传统媒体,封面传媒在人才的选择上,更看重在某一方面具有专长,能够“独当多面”的人。
处在大学三年级的我们,专业能力仍有巨大的提升潜力。积极转变思维,主动提高专业技能,有意识、有目标地培养多个技能点,才能在未来更好地融入行业,成为行业真正需要的人。
无论媒介形态怎样改变,我们都无法否认,在这个行业中,我们应有超越于物质利益之上的精神追求,应有对于新兴技术的了解与掌握,应有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而这也就是理想、技能之于媒体行业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愿未来,这篇文章前的你,能有风有月有技术,有诗有酒有态度。
文字:第五、第六小组
图片:田涛
组稿:李薇
排版:贾晓阳 叶兰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