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委员会专题工作坊暨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论坛在我校隆重召开。12月2号下午,主题为“新闻传播学经典的反思与运用”的学术报告会在文汇楼分会场一举行。由我院鲍海波教授作为主持人,南京大学胡翼青教授作为点评人。
首先主持人介绍会议流程,接下来9位专家学者依次进行了学术报告。武汉大学的彭云峰作了《“睡眠者效果”研究的产生、发展及外部有效性》的报告,主要从学术史的视角出发,对“睡眠者效果”研究的产生、发展及其最新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了现有研究的缺陷与不足,明确了未来研究的深入方向。武汉大学熊敏的报告《媒介暴力研究新发展:西方关于暴力视频游戏影响的研究》以传统的传播学研究方法为主,得出暴力内容和暴力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研究领域的不足。武汉大学余榕的《我国的健康传播历史演进与前沿态势的可视化分析》表明了大众媒介效果和公共卫生事件依然是当前传播学界最重要的热点主题,而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还将继续吸引健康传播学者的关注。广西财经学院姚婷的《传播与乡村社会研究的理论反思与空间转向》着重对传播社会学中传播与乡村社会关系的研究视角进行反思,讨论中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社会关系时间维度的弱化与空间维度的凸显现象,分析乡村社会传播研究空间转向的理论需求。陕西师范大学的郭栋作了《情感形塑与社会动员:多中心网络中的江哥案》的报告,表明了在经过情绪形塑的声势浩大的集体行动中,公众号、微博以及朋友圈非特定用户之间进行“合谋”,成功把个人的诉求改造成了一个公共诉求,这是一种剧目转换仪式,更是社会运动的策略。西安外国语大学黄建友的《反思经典:新闻生产研究的理论局限与超越》通过对新闻生产研究的理论考古发现,新闻生产研究深受社会建构理论的影响。陕西师范大学李孝祥的《居于商业立场与批判立场之间:拉扎斯斐尔德与媒体产业之间的关系》致力于让学界、媒体产业与公众均得其利,使得拉氏如同行走在钢丝上,居于商业立场与批判立场之间。宝鸡文理学院闫文静的《从公共领域视角看网络公共空间的讨论理性》解析社交媒体公共空间信息传播结构和意见传播结构,发现社交媒体的公共空间讨论在传播者、受众、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以及西安交通大学徐静的《所指的游移、媒介景观与空间隔离:传播与空间研究的一种政治经济批判路径》通过分析与研究所探讨主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以后研究相关问题做了细致的规划。
最后南京大学胡翼青教授进行了详细的点评,让相悖观点的学者进行思想的碰撞,并提出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分析。专家学者们积极交流想法,可谓是一场专业的学术盛宴。整场会议座无虚席,同学们认真学习与思考,学术氛围十分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