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我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宜春市飞剑潭乡陈源村,开展关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江西乡镇建设成果的实地调研工作。
实践团队抵达陈源村村委会后,村党支部书记刘提才简要介绍了当地的基本情况:陈源有水田720亩,旱地500余亩,青壮年外出务工居多,土地多有荒废;且限于自然条件,作为贫困村,在一段时间里,该村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与村民生活水平同周边相比都有所不及。自他上任五年以来,扶贫攻坚,一直是村委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带头人、党支部、村委会的努力下,该村发展显有成效。接下来,团队依照事前准备,结合书记的介绍,开始调研工作。
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攻势的重点,同学们来到了飞剑潭二小,校长彭绍洪为大家讲解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该校区建于2002年,现有学生270余人,老师23人,除教学楼与教师周转房外,还有硬化操场、微机室、音美教室等基础设施,五脏俱全。彭绍洪校长表示,较之于之前的民办教师队伍,政府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为当地输送的血液更为鲜活,近年来,学校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此外,政府拨款对于这个并不富裕的乡村也是相当有力的支持。然而,教师流失问题依然不容小觑,如何让教师发自内心地愿意留在农村,实现自身价值,仍然是他们和我们需要思索的。
产业扶贫是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也是激活发展所必要的动力内生发展机制。实践组前往陈源村当地的果园进行调研。近年来,随着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的落实,当地土地集约化程度有所提高,流转土地达农业用地百分之四十,农户每亩每年可以获得350元补助。以刘书记的视角来看,这种模式对于陈源村意味着长远而具有生机的未来,但村民们在面对这些政策时,仍然有所抵触,这也是刘书记所为之苦恼的。之后考察组上山,深入养殖户家了解实际情况。由于前夜宜春骤降暴雨,且山路坡度大,以致于道路湿滑,难以通行。同学们克服困难,最终抵达了目的地,对陈源村牲畜养殖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相比于农业,当地畜牧业仍然处于分散化的状态,但这或许与飞剑潭水库的生态需求相适应。
改革开放并非一人一代所能见证的,陈源村第一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刘钖焕,今年80岁,年轻时带领村民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之后,他又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沧桑巨变。老书记李德均84岁,有62年党龄,他说,陈源村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变化是巨大的,从开始的食不果腹,到现如今医疗全面保障、教育全面保障、村民危房全面改造与重建,人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这都是改革开放在陈源村结出的硕果。目前,政府加大扶贫力度,村委会带领村民依靠自身优势努力进行经济建设,全面脱贫指日可待。老书记李德均对陈源村建设的成果表示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指出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所在,国家的扶贫政策,扶贫专项资金并没有真正落在实处。
当地扶贫的“最后一公里”有所欠缺,并没有走好、走正,这也是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的实际问题。
结束当日调研,我院团队在村委会前,持党旗、院旗与刘书记合影留念。
飞剑潭乡距城区52公里,辖区面积86.7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6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203人。旅游业及油茶业是该乡的两大色产业。该乡飞剑潭水库是宜春市区重要的水源地。近年来,该镇在农业、工业、旅游等方面寻找发展突破口,在曲折摸索中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也折射出一些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审慎对待。
通讯员:黄浩韵
摄影:张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