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4日——7月19日,77779193永利官网暑期“三下乡”实践小组在团委书记朱尉的带领下来到江西宜春市袁州区进行调研。此次调研在响应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团中央“青年大学习”行动专项计划基础上,开展参观考察、国情调研、专项走访,观城乡新貌、看身边变化、听亲身故事,切身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史性成就的“青年观察家”改革开放40周年专项调研活动。
调研团队聚焦改革开放40年来宜春市袁州区的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社区建设、教育改革等方面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工作。根据“走线路、看变化、受教育”原则,调研团队专门走访了重点贫困村飞剑潭镇陈源村和袁州区优秀社区龙泉社区,从基层党建的角度,寻找特殊典型,通过其口述,来记载改革开放以来基层党员建设与发展的变迁。
农村基层党员:如果不承担,不吃这个苦,是脱不了贫的
在陈源村,调研组访问了共产党员、原村书记李德均老先生和现任书记刘提才。李老先生今年84岁,1950年开始任陈源村农会治安主任,1954年参军,两年后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到今年已有62年党龄。据老先生回忆,陈源村在改革开放之前处于极度贫困的状态,村民食不果腹是常有的事,更别提孩子上学、老人看病。现如今不仅吃得饱穿的暖,而且住得好、看得起病,每个孩子都有学上,人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支部党员也从起初的个位数发展到现在的十位数以上,并且村里的党员在乡村建设中事事起模范带头作用,为村庄发展做了不少贡献。
现任书记刘提才就是一个典型。在为调研组介绍村庄情况的时候,他动情地说:“我14岁出门打工,什么工作都做过,吃了很多苦,现在自己的日子也还行。我们村是一个重点贫困村,做这个工作是很难的,比我做一个上亿的项目还难。但是没有人干,我就干,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如果不承担,不吃这个苦,是脱不了贫的。”刘书记的话正是一名基层干部、共产党员的真实心声,也是习近平主席“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的最好体现。
在调研组的参观、走访过程中也看到,陈源村总体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村里破旧的的老学校已经重新选址修建,硬化操场、微机室、音美教室等基础设施五脏俱全。村里种植业、养殖业都在有计划地发展,依托于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宗旨的旅游业建设也已进入发展议程。
城市社区党组织:党员社区联动推动居民社区建设发展
如果说陈源村的两任书记是党员有担当、肯吃苦精神的传承,那么调研组走访的龙泉社区则是基层党员、党组织组织建设的楷模。龙泉社区是袁州区棚户区改造的模范社区,这一模范称号源于社区在改造过程中调解居民纷争、推动搬迁快速进行的重要作用。在搬迁改造过程中,以刘艳玲书记为首的社区工作人员从早上5点开始工作,常常到晚上11点才能结束工作,他们的工作以小组展开,紧锣密鼓地分头行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到户探访、纠纷调解,给搬迁居民最大的帮助与便利。
在这一过程中,社区党员也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从2012年社区改造摸底工作起,社区党员就自发组成工作小组,参与到群众动员、调解纠纷的工作之中。“社区那么多户,总要有人管,一盘散沙不行的,那我们党员就要起这个头。”68岁的钱玉兰奶奶在介绍他们的“工作小组”时这样说。这个特殊的“工作小组”由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党员牵头组织,他们将整个工作分户到家,一对一做工作,每天晚上总结当天落实情况,在四天之内完成了整个工作计划,使得社区拆迁改造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一开始我们情感上肯定是不愿意的,毕竟在这里住习惯了,年纪大了也不想搬。但是大家都是党员,也能明白这个搬迁的道理,所以行动上大家都不说什么,都带头做起来。”钱奶奶无限感慨。“向钱奶奶这样的老党员,都在关键的时候挺出来,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刘书记说道。龙泉社区党民同心,党员社区联动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被誉为“龙泉精神”,在整个宜春市乃至江西省广泛流传。
到人民群众中去建功立业:当代大学生党员的价值选择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基层党员正是深刻牢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立足本职、埋头苦干,在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从自身做起,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用勤劳的双手建设他们的家乡、成就自己的人生。习近平主席告诫广大青年,要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此次暑期“三下乡”调研组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对党员精神、树立、培育和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实践团队党员们向这些在基层工作中为人们服务、挥洒汗水的优秀党员们、前辈们学习,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奉献自己的价值。其他成员表示: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加入共产党,为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做贡献。
(通讯员:朱尉 高艳阳)
(摄影:暑期社会实践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