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帮助
  1. 77779193永利官网
  2. 永利官网
  3. 学院新闻
  4. 正文

[新传专访]丁柏铨:马新观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南针

作者:董一陶 李芳 日期:2018-10-07 00:00:00 点击数:

丁柏铨:马新观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南针

由77779193永利官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话研究中心、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学术年会”在陕师大举行,非常感谢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丁柏铨老师在百忙之中接受访问,分享他的真知灼见。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仍具有现实意义

董一陶:当前,国各高校新闻院系都加强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方面的教育教学并以此为核心课程,您也曾主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与实践》一书,您可以简单谈谈现今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的现实意义(必要性)吗?

丁柏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从成到现在它有100多年,虽然相隔久远,但是它的现实指导意义是毋庸置疑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精髓至今仍然是正确的,体现了真理性。比如,其对新闻真实性的论述、对新闻媒体性质和功能的论述、对于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论述、对于舆论和舆论工作的论述、对于新闻的建设和新闻文风建设的论述以及对于新闻出版的论述都是精髓,都依然是正确的。虽然相隔了100多年,但它的真理性依然在,而且是我们今天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南针,离开了这个指南针工作就会发生偏向,因此我觉得从精髓这个角度来看它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马新观是发展的、与时俱进的

董一陶:当下的大学生或多或少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存在刻板成见,您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该通过何种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丁柏铨:我们有些同学之所以会对马新观有刻板印象,是因为对马新观缺乏了解。马新观在诸多方面都是正确的,那么就没有理由产生一种刻板印象,其实等我们真正学懂了马新观,这个刻板印象是会有所改变,就会觉得马新观具有正确性、深刻性。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不是一尘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它本身也在创新发展,它没有停止自己发展的步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去以一个刻板印象去认识它。但这个刻板印象从何而来呢?这种印象并不是自己学懂了以后产生,往往是还没接触,还没深入接触的时候就已经产生刻板印象,我觉得这个就很没有道理。你还没学懂甚至还没有接触,你就先入为主,认定马新观是呆板的,是远离实际的,这种认识本身就是错误的。

自媒体时代,新闻媒体一方面要坚持马新观坚持新闻理想坚持舆论引导的正确方向;另一方面要在“马新观”的指导下掌握新闻传播超强的本领。

董一陶:您在《当今中国的舆论领导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提到“在自媒体时代的舆论格局中,官方及传媒机构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更加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掌握引导舆论的主动权。”您可以简单谈谈“自媒体时代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吗?

丁柏铨:自媒体时代是一个很有特点的时代,其特点在于它颠覆了社会舆论的格局,以前的社会舆论格局是媒体占主导地位,主流媒体占有特别的主导地位,现在的情况是主流媒体被边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其讲话中也有谈到这个问题,他说现在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不接触主流媒体,这就意味着主流媒体被边缘化。主流媒体做得比以前有进步或者做的不错,但是人家不看你,你想传递的新闻信息传递不到受众那里,你想表达的意见观点人家听不见或者听不进去,这就很严峻。而自媒体时代有一个特点人手一机,手机用户就是掌握自媒体的人,信息传递与接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们接收信息十分方便,这和过去是很不一样的,以往接收信息是基本只能通过传统媒体,而现在一只手机在手就可以知天下事。此外,现今人们有手机在手就可以披露信息、发表意见,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往往在现场的手机用户就可以进行直播,主流媒体不报道没有关系,自媒体就可以报道。由此官方和官媒就比较被动。披露信息可能引发舆论,而舆论形成的同时会形成舆情,舆论和舆情的引爆又具有不可控性,它会影响人心的向背、聚散。

自媒体时代,任何一个手机用户都可能成为舆论的始发点。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掌握和坚守舆论阵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媒体一要善待网上意见领袖;二要自己成为意见领袖,体现正确的观点,以此引领广大受众。主流媒体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上,钻研新闻业务掌握新闻传播的本领,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提高新闻传播效果,使得我们的新闻传播可以“入眼、入耳、入心、入脑”。在“自媒体”时代,新闻媒体一方面要坚持马新观坚持新闻理想坚持舆论引导的正确方向;另一方面要在“马新观”的指导下掌握新闻传播超强的本领。

党性是阶级性的最高表现,也是特定政党本质特性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性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宗旨。

董一陶:您曾在《对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再认识》中指出“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 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那您是如何看待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与新闻人民性之间的关系呢?

丁柏铨:以前在主流语境当中是比较忌讳人民性的,似乎一谈人民性就会冲淡党性,认为人民性会使得党性原则不能被很好的坚持。教科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是不提人民性的,现在看来是有偏颇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统一的、一致的。我觉得这个观点是完全正确的,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党性包含人民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就必然要体现应有的人民性。反过来说把人民性放在很高的位置上,也就在相当程度上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既然如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也就同时应该坚持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人民性。十八大以后人民性又有进一步发展,党的执政理念的核心部分由以人为本扩展为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民本,是以老百姓和老百姓的利益为根本;人本,是以每个个体为本,实际上就是要尊重人的完整的人权。这两者合起来进一步强调了人民的地位。此外,十八大以后还有一个新的提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各个方面的工作当中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根本导向。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又是人民性的最高体现。

但是我们理解党性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根据我的了解同学们有这样的想法:在以往比较经典的表述中党性是阶级性最高的表现,那么问题来了,现在不谈阶级,阶级性在淡化,党章里提到的也只是无产阶级,不提阶级对立、阶级斗争、阶级矛盾,阶级性基本不提,并且大大淡化。一方面党性是阶级性的最高表现,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很少提到阶级和阶级性,党性如何落实?不是有矛盾嘛?表面上看来是有矛盾,在这个情势下,怎么还反反复复的强调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呢?党性所依附的阶级性已经很少出现了,但是我是这么理解的,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党性是阶级性的最高体现,没有错,全世界范围的阶级并没有消灭,即使从全中国范围来看阶级也并没有完全消灭。从这个意义上讲,党性是阶级性的最高表现依然是可以存在,更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具有的能够体现它本质特点的性质,我觉得也就是党性的体现。

因此我觉得描写党性应该是两句话,一是党性是阶级性的最高表现,另一句是党性同时又是特定政党本质特性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性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宗旨,这样的党性是不是要始终坚持。这两句话合起来,我觉得在今天反复强调新闻工作要坚持党性原则是有理论根据的,是能够讲的通的。这样就能把党性问题的理论逻辑讲顺,不然学生就会抓住这点提出质疑,因此我们讲马新观课程必须抓住学生的疑难点,解释清楚,不要回避。

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新闻思想是具有丰富内涵的,很值得我们认真发掘,认真研究,发扬光大。

董一陶:您在此次会议中发表的主体演讲是《论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新闻思想》,您可以简单谈谈中共延安时期的新闻思想的丰富内涵吗?

丁柏铨:我在发言中其实有提到,一是对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做了明确的阐述,另外再结合延安时期党办在国统区的新华日报社论,我们就可以理解到在那个时候实际上就认定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党报同时也是人民的报纸,这就是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一致。二是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主张,一方面办好报纸不是靠几个记者编辑就能做好的,应该依靠全党的力量来从事这项工作。另一方面重要的力量是人民群众的力量,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来办党报是一种创新。三是在学风和文风方面,对错误的进行批评,对正确的进行倡导。四是阐明了党和党报的关系,五是阐明了新闻的基本理论问题,六是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反客里空运动在现在看来依然是非常有价值的,对今天也非常具有启发意义。这是延安时期新闻思想直接的内容,我也提到还有一些基础性的东西,它不是直接在谈新闻问题,但是对我们理解新闻问题很有帮助。你比如认识路线实事求是,我们的新闻思想就是确认在这种认识路线基础上的。二是实践路所提出的知行关系。实践第一,这对于我们搞新闻工作也是非常具有帮助的等等。

认真学好理论,打好理论基础

勤学习,勤思考

董一陶:您一直致力于学术研究,出版专著,发表论文数百篇,发文数、他引数在国内新闻传播学学科中名列前茅。您可以给想要向您学习、致力于学术研究的研究生们一些建议吗?

丁柏铨:有这么几点建议:一认真学好理论,打好理论基础,就是说面对一些学理问题能够用学理来分析思考解读和回答,没有相应的理论功底就会看不到问题,看到问题不知道如何思考回答,或者是深度不够,因此我觉得理论修养非常重要。二勤学习勤思考,学习包括理论学习书本,学习也包括实践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一边学习一边思考,思考是很重要的。其实对于研究生来讲很难的一件事是怎样找到选题,经常有学生问我老师你能不能给我出个题,我就回答他出题对我来说也是蛮难的,要经过反复思考的。这个题目怎么来?一是从生活中来,要抓住现实突出矛盾。二是从浏览过程中来,浏览各种信息各种书籍旁人的研究成果,在这当中去发现空当,留有空间,或者说有的题目人家没有涉及,涉及了但深度不够,我们还有提升的空间。这要不断地在学习当中,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发现。

发现了选题,下面做研究、进行写作就有了可能性。如果有了好的选题我们下一步就是努力地检索材料,把一篇研究综述搞的很扎实,一般论文都是要有研究综述的,这是论文研究的起点和基础,许多人草草了事,没搜几篇文章就完成了文章检索的任务,其实不是这样的。我认为研究综述要达到C刊能够发表的论文的高度和水准,这是要花大量功夫的。检索的资料要相对比较全,现在比较方便,问题是要一篇篇去看,从中去发现现有的研究达到了什么水平,还存在哪些问题不足,这是相当重要的工作,绝不能忽视或轻视。

再下面就是比较深入的研究,了解清楚有些理论现象个案的来龙去脉,这对于我们下一步深入研究很有好处。一个理论是怎么提出来的,提出的时候有什么背景,有什么内涵,这都要搞的很清楚,而且有的理论还经过了几次演变,怎么一步一步演变,由哪些因素促成它的演变?为了增加深度、力度和厚度我觉得还应该做几个相应的研究,一种是因果研究,你掌握了现有的结果就要去追溯原因,有哪些因素作为原因使得这个结果成为了结果,而且要讲的通讲的顺。第二个是比较研究,一种是横向的比较,把中国的和同时期某个外国的现象加以比较,有时候可以帮助我们增加研究的深度,还有是纵向研究,对于一种理论的演变发展分几个段落进行研究,还有就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研究,我觉得进行这几种研究,论文的厚度、深度、力度就会达到,不要满足于检索了几篇论文就认为文献综述就没事干了,不要满足于列出了几个观点,草草了事做了一番论述就认为完事了,其实有许多工作是值得我们去做的。


采访人:董一陶

整理人:李芳

整理时间:2018年10月5日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