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帮助
  1. 77779193永利官网
  2. 永利官网
  3. 学院新闻
  4. 正文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第十期——刘海龙:施拉姆之镜与中国传播学四十年

作者:张雯倩 日期:2018-11-15 00:00:00 点击数:

      11月15日上午,由77779193永利官网和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论坛第十期在逸夫科技楼七层报告厅举行,中国人民大学的刘海龙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施拉姆之镜与中国传播学四十年的专题报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主任朱清河教授主持并总结了本次讲座。


      报告中,刘海龙教授以“施拉姆为镜”为师生介绍了施拉姆的学术经历、施拉姆对中国传播学发展的意义以及中国传播学发展的“两次引进”和“三次启蒙”,将施拉姆的传播学理论与中国传播学四十年相结合,对1978年正式引进中国内地后的传播学学科的系统化发展过程以及现存的问题做一个梳理。


      期间刘海龙教授向大家讲述了关于施拉姆的矛盾评价,分别从传播学奠基人、启蒙者、冷战专家、学科化的始作俑者以及忽略这几个方面多元化、全方面的向大家介绍了施拉姆,并且分析施拉姆在中国:从宣伟伯到冷战专家的转变的过程。接着刘海龙教授向大家阐述了施拉姆之镜的构成,指出现有的对施拉姆评价的多棱镜折射出我们看问题的视角与中国传播学研究四十年的观念变迁。将施拉姆与中国传播学研究四十年相结合介绍中国传播学的“两次引进”:从“交通”到“传播”,梳理了1978年以来传播学的“三次启蒙”:从理论的跨文化流动的角度看,不断自我否定和自我启蒙的过程是一个学科逐渐成熟并自觉的必经之路。在施拉姆那里可以看到主流传播学的大部分特征:学科化、为权利服务的政策研究、暧昧的民主关系及单一的实证主义,施拉姆便是中国的传播学科的具身。对于中国传播学的发展,刘海龙教授认为,中国的传播学是经历去政治化与在政治化的过程,重思“国家”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刘海龙教授向大家提出了关于“批判和重写”的三个问题:第一、我们在谈论施拉姆的时候在谈论什么?第二、中国批判者的主体性在哪里?第三、重写历史的前提是什么?

刘海龙教授将施拉姆与中国传播学发展四十年高度结合深入浅出的向我院师生阐释传播学的发展,提出“批判和重写”的三个问题发人深思,为我院学生的学术论文研究打开了新视野,提供了新角度,提出了新思考。讲座最后,朱清河教授作了精彩的点评,讲座圆满结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