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8日上午,我院在逸夫科技信息楼七层名师工作室举行“斯诺学术讲座”第七十三期——新媒介、新文论、新文学”讲座。讲座由美国格兰古州立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媒介生态学探究》协理编辑。《中国传媒研究》间性研究特刊的客座编辑,媒介生态协会理事张先广主讲。许加彪副院长主持。
首先,张先广教授主要从媒介的革新会改变人的情怀这一观点开始阐释。他认为由于媒介的革新对于人的情怀具有改变作用,所以会最终导致文学类型、形式、文体和文本质地的进行创新。他讲到较之哲学、文论等理论话语,文学的妙用在于它能更敏锐、更实时的把握时代的脉搏、群体的心声和新异的情感。在某种意义上,文学能为哲学之所不能。对前概念的知觉和新异的感情的捕捉与表达是文学胜于哲学之处。文学实践总是先于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新的媒介环境会催生新的文学实践和审美口味,从而引发文学理论的革新和文学批评旨趣的转移。在新的媒介环境中,形式主义文论的重要性应该会日益凸显。对形势的关注也是新文论涌现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众所周知,伴随着新媒介而来的是生活节奏的加快、时空的压缩,注意力的分散和短暂化、诸多事件的并行发生、传播行为的极度扩散、群体情感的同步化、思维的当下化、瞬间化和脉冲化、作品的微型化、碎片化和速朽化、与讲的错杂化与并置化、标题的意象化、雷词化、甚至色情化、阅读的移动化、意象化、扫描化、跳跃化、瞬间化和随机化、阐释的多元化、影响的潜意识化等等。媒介理论对文论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启发和导向作用。数字媒介具有遍周十方、无隙不入的弥漫性和渗透力,对文学的实践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最后,他结合自身所感所悟,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了媒介今后的发展道路以及我们所应该做的一系列的事情。他最后强调,文学家和艺术家的使命在于创造新的形式,通过新的形式来调整、更新受众的情怀,从而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媒介环境或者说技术环境。换言之,文学和艺术对社会的贡献在于通过新创造的形式将无形的变化有形化、使不可见的力量可见化。觉悟之士会特别关心文学和艺术的形式,因为其中蕴含着社会变迁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