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8日下午,我院在文渊楼1319教室举行“斯诺学术讲座”第七十四期—从梁家河到西子湖:习近平早期新闻传播实践与新闻传播重要论述研究。中国教育电视台副总编辑、《教育传媒研究》杂志总编辑、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研究员、中宣部、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研究生导师、第四届“中国新闻奖”获得者张志君教授担任主讲人,李青林副教授作主持,朱清河教授作点评。
张志君教授结合具体案例和个人经历,从传播空间、传播时间、传播过程、传播对象、传播效果及传播特点六个维度分析了习近平在延安梁家河时期、河北正定时期、福建宁德乃至福建全省时间、浙江和上海时期这四个时期的新闻传播实践与新闻传播重要论述研究。
张志君教授
张志君教授以郝路生的《再回首》切入,分析了习近平在1969-1975年延安梁家河时期正处于文革期间,所处的“两河”地区经济贫困落后、文化极不发达,传播过程中需要面对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语言关等挑战,传播对象所面对的知青与老乡也需要习近平不断创新自己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但是,这一时期习近平所进行的相关传播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这一时期所取得的好的传播效果离不开习近平坚持的以知助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规规人、以景聚人。这一时期的传播为习近平后来的新闻传播和新闻传播理念奠定了新闻基础、文化基础、思维基础。
他说,1982-1985年正定时期属于新闻传播的正式起步阶段。这一时期是中国新闻体制改革的起步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水时期,也是教育、文化等各项基础事业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时期,可供挥洒的传播空间更大了,传播对象已从基本可知的有限传播对象向很难厘清人数和编辑的无限传播对象的变化。这一期的新闻传播特点由以往的人际传播发展到新闻传播,习近平站在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传播,撰写的新闻传播作品立意高远、文化底蕴也非常深厚,关心新闻人、尊重新闻传播规律。
在1988-1990年福建宁德乃至福建全省时期,张志君教授分析,这时期的新闻传播,习近平已经站在全局角度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站在科学的高度指明了党的新闻传播工作的地位、进一步提出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站在思辨的角度阐明了舆论监督,从多维互动的向度,提出妥善处理好党政领导与新闻从业者之间的关系,以大无畏的鲜明态度勇敢地之处新闻所具有的人民性,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维度指出了党的新闻工作应承担的历史使命,从教化的角度提出党的新闻工作所应具有的育人功能,打铁还需自身硬。
最后,张志君教授与我们分享了习近平的新闻价值观—党性的普适性、人民性的统一性、真实的思辨性、创新的可控性。他说,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没有绝对的真理、也没有相对的真实,要注重创新的可控性。习近平的新闻传播理念如果比作一棵参天大树的话,这棵大树萌芽于延安梁家河时期、破土于河北正定时期,成长于福建宁德乃至福建全省时期,发展于浙江和上海时期。习近平的新闻传播理念博大精深,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
讲座结束后,我院朱清河教授作点评,朱老师首先向张志君教授来到我院表示欢迎,其次,也向我们分享了他对于张志君教授的讲座内容的个人感受,尤其是向我们指出,要学习张志君教授综合思考的能力,要有新闻人的理性,也要有新闻人的自由,才能更好的从事新闻事业,形成自己的新闻认知观。讲座结束后,在场的同学纷纷表示,学以致用,听闻有用,希望以后能够参加更多专业相关的学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