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帮助
  1. 77779193永利官网
  2. 永利官网
  3. 学院新闻
  4. 正文

首届中国(西安)数字人文与视听传播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作者:文:孙春芦 日期:2022-01-03 12:09:10 点击数:

“虚拟本体论与后电影性”

首届中国(西安)数字人文与视听传播高峰论坛

成功举办



undefined

12月31日,“虚拟本体论与后电影性”首届中国(西安)数字人文与视听传播高峰论坛采取云端论坛的形式成功举办。根据初步统计,有来自全国14个地区,31所大学和研究机构,82人直接参加本次论坛,其中包括教授20多位。本次论坛包括3场主旨演讲、1场跨年对谈、5场青年学者分论坛,一共9场之多。本次论坛由陕西师范大学数字人文与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中国电影地缘文化研究中心、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陕西省电影家协会、77779193永利官网主办。

在首届中国(西安)数字人文与视听传播高峰论坛中,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大学、广州大学等一大批高校学者相聚云端,共同探讨数字人文与视听传播研究的心得,结合自身多年研究与从业经验,就论坛主题“本体论与后电影性”发表高见。虽然是在疫情期间,但云端青年学者的热情尤为高涨。晚上的5场平行分论坛由陕西师范大学的老师作为主持人,陕西其它高校戏剧与影视学专家作为点评人来画龙点睛,这是陕西戏剧与影视学专业骨干学者的一次集体亮相,也是为青年学者和本次论坛做的公共服务。
629

论坛开幕式上,77779193永利官网院长许加彪教授对领导、嘉宾以及论坛情况进行介绍,并对目前西安的疫情情况以及陕西师范大学的防疫政策与现状进行了说明,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处处长、“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刘军教授,陕西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播音表演与影视编导学院副院长李爱民老师,77779193永利官网副院长穆海亮副教授分别致辞,大家对于西安疫情现状都表示关心,并肯定了本次论坛议题的先锋性和时代性,对于本次论坛在疫情困境中顺利举办以及为此付出的努力表示赞许和认同。

2160B






主旨演讲(一)

主旨演讲(一)部分由77779193永利官网教授、数字人文于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牛鸿英老师主持,来自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广州大学和郑州大学的八位老师分别进行了发言。

1AA9F

黄鸣奋老师提出了进入元宇宙的四种方法,分别是神入:设身处地;化入:本体替身;接入:脑机接口;身入:亲临其境。黄老师从近期业界推出的与元宇宙相关的产品或业态如英伟达建立的模拟和协作平台、李彦宏的数字人等等说明身入是一种科幻想象的创造,是当下业界对社交元宇宙的向往。其次关于化入,黄老师提出,元宇宙化身的特性有同一性、唯一性、专一性和合一性,从化身的动机、态度、目标、责任和权力几个方面提出元宇宙化身价值的转化范畴,还包括元宇宙化身的风险和规制。关于化入,黄老师从《黑客帝国》等一些电影例子探讨了化入元宇宙的可能性。关于身入,黄老师又提出数字人进入虚拟世界、虚拟人来到现实世界,虚拟与现实界限模糊的未来可能。最后他总结到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元宇宙,要具备理性的思考。

1A4DF

李道新老师主要的论题是电影之死。他认为只要影院还在,银幕还在,电影就不会死亡。银幕的在场呼唤着生命的庄严,影像中的历史与文化记忆,永远不会消散。并且举例了《阿凡达》、《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和《双子杀手》来说明电影的故事、情感及其深度,不可以脱离它的画面和声音独自运行。最后他总结到,那我们从流媒体无处不在的影像中抬起头来看向银幕,银幕就是我们身体在人群中的定位。目光交汇处,每个人都在分享着意义,或者彼此见证。

1D80E

刘军老师讲述的要点主要是影像虚在的性质与虚拟影像的本体性;数字劳力、数字设计、数字规治的讨论和我们的行动规划。首先,他从实在、虚拟现实的名字、数字存在和虚拟的存在几个角度讲解了影像的虚在,又从虚拟影像的生产、传播、评价三个方面讲解了虚拟影像的本体性。接着,刘老师从国家角度和数字劳力培养的角度探讨了未来世界数字劳力的重要性。同时又从数字化的思考和电影虚拟制作的思考探讨了数字设计这一新的话题,提出电影虚拟制作需要有柔性化、资产主题化等目标。最后他又从数字资产的确认与保护和虚在时代的战略性问题两方面探讨了数字战略的重要性。基于此,刘军老师提出我们的行动规划需要防止异化的方向、要为“实在”服务。

1BFE4

杨俊蕾老师围绕技术影像的国家新纪元表征,提出了关于“后电影性”的一种新理解。提出在电影作为一种实际技术基础的艺术和工业相结合的一种存在之下,我们应该怎样考虑电影自诞生以来其“后工业性”以及“后电影性”的讨论。她结合世界电影工业体系的发展思考“后电影性”,强调了电影作为电影性的基准在于他的观看以及观看当中的共通性。在后电影性悄然而至的时代中,“技术影像”成了我们关注与思考的核心。她还提到电影作为本国最重要的工业体系,在其建构过程当中应当如何去表现和塑造自身国家形象,如何凝聚和构成社会和集体的精神。最后她作出总结:无论是在电影时代,还是在后电影时代,我们在讨论技术影像问题的时候离不开的是在大国竞逐体系下、世界电影工业体系中,中国影像将获得怎样的新表征。

1889B

孟君老师在题为《科幻电影的技术美学》的发言中,将问题聚焦于电影技术美学与科幻电影的关系上。通过对电影技术发展的简单梳理,指出工具技术在科幻片中沿着还原现实世界的“真实”技术与构造幻想世界的“仿真”技术两个方向发展。并且依据丰富资料对“真实”技术时期和“仿真”技术时期分别进行叙述。她认为由于电影全面进入数字时代,技术逐渐脱离工具性进而转向“第一性”。在发言最后孟君老师通过生动而丰富的例证强调了电影技术狂飙突进所带来的后果,并提出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运用技术,如何将技术嵌入电影,并考虑技术与人的构成系统。

224FF

孙立军老师在题为《数字虚拟角色——8K影像条件下的创作》的发言中对数字虚拟角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基于自身的创作实践提出数字虚拟角色应该具有“技术美”,而不是单纯的“仿真美”。在发言过程中通过播放《立秋》、《秋实》等获奖影片片段,以及对2k至8k影像成像效果的横向对比,来突出8k成像的细小纹理变化,让受众体会水墨动画的独特之美。此外,基于《秋实》在柏林电影节现场的播放效果及获奖经验,他提出在数字化时代,中国极有可能弯道超车,用超高清影像来讲中国故事。最后依据现在正在进行的项目《飞向月球》提出数字虚拟角色开始超越了传统动画,在提高了制作效率的同时,打破了电影实拍与动画制作的界限。

20FA9

陶冶老师做了题为《影视内容的生产与消费:从物联网到元宇宙》的发言,在发言中对当前影视内容的生产与传播做了概述与构想性的延展,从内容生产、传播机制、主导算法以及盈利模式等多个层面对影视内容的生产与传播的“三阶”进行纵向对比,认为现阶段我们正处于第二阶传播时代,但正在向第三阶元宇宙迈进,而在第三阶形态,“算法生产剧本”、“算法生产影像”、“即时个人定制”将会成为现实。最后基于内容用户个体与内容生产者之间的沟通逻辑,陶冶教授提出了“产推一体算法”,并且认为现实情况会复杂的多,尤其是在即时个人定制对于监管和治理的挑战这一方面。

1B3F9

最后,陈晓伟老师在题为《是其所是:技术影像在电影观看中的三层面向》的演讲中首先抛出了“技术影像时代电影存在的实体是什么”这一问题,并基于亚里士多德对于“实体”的两个判断标准,认为技术的发展使电影的实体有了更复杂的结构。在阐述过程中,她将电影“实体”置换在了“影像与观看”这对关系中,并从“人性”、“身体”、“意识”三个层面解释了电影与观看的“实体”。





主旨演讲(二)

主旨演讲(二)部分由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处处长、“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刘军教授主持,来自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的七位老师分别发表演讲。

1D6AA

首先发言的是米高峰老师,他发表了题为《虚拟影像与红色文化:5G时代如何“对话”革命文物》的演讲,提出在5G时代,通过虚拟影像手段的加持,让革命文物搭上了“数字中国”的快车,激活了曾经沉睡的文物资源,突破大众对革命文物在传统媒介下的认知局限,彰显出虚拟现实影像的显著作用。满足年轻一代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彰显出今后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发展工作要时刻紧跟时代大潮的重要意义,让新时代革命文物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1B0DE

丛红艳老师发表了题为《身体·链接·数字——数字人文研究向度思考》的演讲,她提出无论”人文的数字化“还是”数字的人文化“,在“数字”与“人文”双向流动的螺旋结构中,在未来虚拟数字空间的集合与链接物理世界的一系列互动中,我们依旧需要的是人和人的身体,而不是机器,期待可以诗意地栖息在未来的世界里。

195FE

赵周宽老师发表了题为《借道电影通达未来》的演讲,他提出电影艺术不仅仅是表意体系,更是一个述行体系,是一种具有述行性质的言语行为。就此而言,电影不仅创造着符号,也创造着世界。因此可以说,“做电影”是在创造出一个世界。电影作为一种探索性艺术,能否成为新世界的先遣部队,我们拭目以待。

1F22D

张建中老师就“何为NFT?”、“NFT引爆艺术体育收藏市场”、“电影产业及电影人对NFT的尝试”、“NFT对电影产业意味着什么”等四个方面展开讨论。他提出NFT将给电影产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或收入来源,例如在电影片段、电影海报、电影插曲、经典道具中。他同时也就“文化经济如何发展,文化科技如何融合”提出了相关的问题与展望。

1FC50

马聪敏老师就“人”的衰落与新主体的出现、亲密关系:由选择决定的关系、走向纯粹关系——后人类时代亲密关系的可能性、亲密关系:寻找“主体性”的超验媒介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她提出在新主体出现的后人类时代,作为主体间关系最高以及最强烈形式的亲密关系,就可能发生在人类与人类之间、人类与赛博格之间、赛博格与赛博格之间、人类与超级主体之间等。作为新人类的电子人(赛博格),以及人类与新人类都无法理解的超人类作为新的主体,在电影的虚拟叙事中成为主角。


1A648

郑海昊老师发表了题为《虚拟影像:一次心理行为学研究》的演讲,郑海昊老师就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影像的真实性与虚拟性、数字影像行为视角下的虚拟影像、数字虚拟影像的审美新维度这四个方面展开讨论。他提出数字影像以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为基础,为用户提供了身临其境的全新审美视角,用户在数字环境中将摆脱第三方的镜头,用自己的双眼甚至动用其他感官来感受亦真亦幻的梦,数字影像这个一直以来被喻为造梦的艺术也终于成为了真实与环境相结合的“梦”。

19A04

最后,杨晨老师发表了题为《当代电影叙事中的量子回响》的演讲,他提出当代电影叙事的量子化特征并非一蹴而就,在对20世纪的艺术进行观察之后会发现,和量子论创立、发展差不多同一时期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早已呈现出了量子化的倾向。当代电影叙事的量子化特征既受到量子论的影响,也是在已经呈现出量子化倾向的现代艺术所构成的人文时代精神的背景中必然产生的现象。




主旨演讲(三)

主旨演讲(三)部分由77779193永利官网教授、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马聪敏教授支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的七位老师分别进行了发言。

1D6A8

首先,郭春宁老师进行了题为《朝向元宇宙的数字神话》的发言,她在发言中指出,在某种意义上《头号玩家》开启了人们对元宇宙的视听想象,而元宇宙建构的基础“身份系统”和“加值系统”在实际开发中还远不成熟。尽管如此,2021年NFT建构的数字版权和新艺术物权为探索元宇宙新视听确立了公共参与的契机。

27368

高字民老师在演讲中提到:相对于高新科技生成结果的虚拟影像,鲍德里亚的拟像概念更具文化的普泛性和时代的穿透力。拟像不仅仅局限于照片、银幕、荧屏和屏幕,而是头脚倒置的影像虚拟的审美逻辑向实体生活的泛化,是拟仿的结果。拟像的世界具有一种深层审美化的特质,它遵循了质感主义、可能主义和快感主义三种逻辑。在传统的造型艺术中,质感是一种美学修辞,但在拟像世界,它僭越了存在,成为主体。可能主义也即文艺学中所谓的或然率,传统的思路主要从事理、情理来观照,但拟像世界中,可能要在“物理”层面替代现实,通过客观质感面貌和科学实证逻辑,可能与现实发生了“短路”。不同于传统艺术以美感为追求的终极目标,拟像追求快感,通过超真实的拟仿,主体在不动声色的缝合游戏中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 达到一种令人眩晕的体验,实现意义和本体的内爆。

1F465

唐媛媛老师在《计量电影学视域下的红色电影研究——可视化路径与美学内涵》的演讲中指出:从早期的革命电影到当下的主旋律,电影镜头个数不断增多,节奏也越来越快。电影景别的变化也逐渐丰富,当代主旋律电影在景别上呈现出均匀化的分布趋势。在色彩风格上,红色电影从彩色时期就基本坚持使用偏暖色调叙事,多以品红、红、黄色为主,明显体现其“红色”特征;饱和度、色度差异化大,随影片制作技术、导演风格或场景等因素而改变。

1BC27

周旭老师在其发言《越界之力:赛博星丛与科幻电影创作新趋向》中强调:数字媒介不但使人们进入到一种“数字化”的生活状态,还改变了整个媒介生态系统,为人们建构了一种新型的文化交往空间——赛博空间。对待赛博文化这种新的文化形态,必须积极引导、科学利用,将其与当前的文化产业发展、艺术创作结合起来发挥它应有的文化价值。

1786C

杨柳老师提出: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由文本、立绘和声优构建成的游戏,转而让游戏以电影的艺术形式呈现,在当下追逐“沉浸感”游戏体验的大环境中催生出了“互动电影游戏”。目前的互动电影游戏主要以电影制作流程加游戏交互引擎的模式进行开发,在游戏的体验过程中“技术观赏性”已经远远大于“娱乐性”。她将互动影游的“技术观赏性”定义为数字媒体技术打造的游戏画面为用户体验带来的视觉冲击、心理补偿以及游戏机制所带来的文化输出,将以互动电影游戏的“技术观赏性”为切入点,对其制作模式、叙事结构及视听设计进行影视化分析,并试图从中找到互动影视游戏发展的局限性。

1BD6D

张燕老师在其演讲《后人类主义语境下引擎电影研究》中指出:电子图像成为了一种闪烁的能指,并且同时作为与引擎电影图像性质一致的文化感知。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引擎电影作为一种闪烁的能指实际上带来了一种多维感的交互行为,直接为观众制造出了身处于计算机之中的幻想,这种幻想同游戏文本相比,虽然有相似的故事、统一的人物和场景,但因为这种沉浸式效果的模式推演就能够呈现出人类主体被消解以后的世界,这也是后人类主体产生的原因。

1F558

最后,牛鸿英老师在发言《镜像·星空 & 虚拟·实在——电影本体论的生命宇宙》中指出:电影既是根植于我们碳基质身体的本能机制,又是蕴含着无限时空态、汇聚着“星辰大海”的生命宇宙,给予我们超越三维时空的可能性,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重新定义的后人类时代,帮助我们重新确立了具有叠加态可能性的人类的后主体性,一种兼顾了虚拟与实在,以及无限可能的虚拟主体性。





其余分论坛学术讨论氛围依旧浓烈,在“数字人文与后人文主义”、“虚拟影像与虚拟美学”“后电影与元宇宙”“赛博空间与科幻美学”“虚拟影像与公共文化”五场青年学者论坛中,创新理念与犀利观点频频交锋,为数字人文与视听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视野。

22F7E

在“虚拟影像的公共性建构”主题跨年对话活动中,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处处长、“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刘军老师,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安燕老师、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刘宇清老师以及77779193永利官网教授、数字人文与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牛鸿英老师进行了精彩的跨年对谈,并为在场的所有嘉宾、青年学者、学生志愿者等参会人员送出新年祝福。在众人欢度的云端学术盛宴中,2022年1月1日凌晨1点整,本次论坛活动圆满结束!

1C334

数字人文与视听传播研究中心的定位是“人文性”、“数字性”和“公益性”,致力于在信息技术改写的人类生存新纪元中,聚焦人类文化移步换形的过程与升级迭代的规律,聚焦于数字化文化的诸多新特征与引发的新问题,聚焦于影像与视听的虚拟形态在后人类生存中的方法论价值与存在论意义,聚焦于基于人文计算带来的跨学科与超学科研究范式,聚焦于虚拟化生存中的新人文构建与新伦理规制,聚焦于量子宇宙视角下人类生存的信息化本质与后人文未来。
数字人文与视听传播研究中心通过搭建公共性学术服务平台,通过各种公益性学术活动,凝聚各种学术力量,培育青年学者,探索人文社会学科研究范式的创新,推进传统人文社会学科的突破发展。同时,积极深入日常生活、大众文化、视听生产与新文化现象等,广泛服务于现实生活、高等教育、数字产业和公共文化,为创造一个更和谐健康的数字化空间而努力,为建构一个更开放包容的后人文未来而努力。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