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帮助
  1. 77779193永利官网
  2. 永利官网
  3. 学院新闻
  4. 正文

《南京日报》专访我院穆海亮教授

作者:佚名  日期:2023-04-10 10:11:35 点击数:

日前,我院穆海亮教授接受《南京日报》/ 紫金山新闻记者专访,从“青年学子热情参与戏剧氛围浓厚”“戏剧人才储备彰显优良文化生态”“突显南京本土地方特色”“引入更多优秀剧目反哺观众”等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南京戏剧发展的环境,表示在南京浓厚的戏剧氛围中到中国戏剧未来发展的有生力量。


报道原文:

到南京不久,77779193永利官网教授、副院长穆海亮就迅速投入工作状态,看剧、演后评剧、参加场外见面会……青年学子对戏剧的热情、各种题材的小剧场作品,让他在南京浓厚的戏剧氛围中看到中国戏剧未来发展的有生力量。


青年学子热情参与戏剧氛围浓厚


戏曲选段表演、剧本朗读会、沉浸式表演……在老门东举行的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开幕式,让穆海亮眼前一亮。


穆海亮说,一个城市的戏剧文化氛围一定跟它的文化建设和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是分不开的。他在南京大学读书时,老门东还没有充分开发,但当天开幕式现场众多市民游客的驻足和热情参与,让他感受到非常浓郁的戏剧氛围,“让我们从外地赶到南京来的观众非常钦佩。”


而在剧场外的观众见面会上,穆海亮感受到南京青年学子对戏剧高涨的热情。在话剧《红色》演出之后,穆海亮与国家话剧院的于洋等人,一起来到南京传媒学院,在与同学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时,除了剧目,青年学子对戏剧感知、经典剧目的改编、传承等话题,都引起现场学生的浓厚兴趣和讨论。


戏剧人才储备彰显优良文化生态


在穆海亮看来,南京的小剧场建设已处于比较领先的位置,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广泛,并随着小剧场文化逐渐深入人心,已经变成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当看戏已经慢慢成为一种习惯,那么它对整个城市的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对普通市民的精神提升,都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穆海亮介绍说,得益于非常浓郁的戏剧文化氛围,南京优良的文化生态,也彰显出南京小剧场的绝对优势。“南京有比较优越的人才储备,因为南京的高校数量很多,在校大大学生对戏剧都有很高的热情,除了有戏剧专业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其他非专业的孩子们,也对戏剧有很高、很强烈的兴趣,这批人今后会继续发展成南京戏剧的有生力量。”


此外,南京很多专业院团,这也保证了在剧本创作、戏剧制作等创作实力上有明显的优势。“本次展演就涌现出不少讲好南京故事的优秀剧目,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穆海亮说。


突显南京本土地方特色


尽管才看了几场戏,但穆海亮已经感受到此次小剧场展演题材的丰富。23部优秀展演剧目,分为“时代印记”“经典再现”“人生百味”“国风古韵”“童真烂漫”“紫金故事”六个单元,涵盖了话剧、戏曲、舞剧、儿童剧、音乐剧等形式,既回望传统又观照现实,既致敬经典又鼓励原创,既有国有院才精心制作,又有新文艺群体的积极作为。


在本次展演中,南京市话剧团、南京市艺术研究院合作创排的《民生巷11号——之二》惊艳亮相。穆海亮对《民生巷11号》第一部大获成功仍记忆犹新,“除了在南京在江苏本地之外,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力,而且拿了很多奖。”


作为第一部的续篇,《民生巷11号——之二》的人物关系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地点还是在民生巷11号,但其主题却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迁,通过旧房改造、抱团养老等表现城市建设理念的更新。更让穆海亮叹服的是,剧中仍充满了非常浓郁的南京本土地方特色,在世俗的市井风情中,既有非常浓厚的生活气息,又能感受到南京的厚重历史与人文底蕴,让人回味悠长。


“第二部本来是有一个大剧场版的,剧团为了参加本次的小剧场展演,又把大剧场版本改成了小剧场版本。”穆海亮介绍说,《民生巷11号——之二》虽然做了一些删减,但作品的魅力还是给充分保留下来了,而且增添了一些探索、实验的色彩,来适应小剧场的表达需要。


引入更多优秀剧目反哺观众


“当下整个中国剧团整个世界剧团,最前沿的东西是要表现什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穆海亮认为,小剧场的发展离不开硬件,同时也离不开软件。他建议,在保证本土剧目的基础上,南京也可以把视野放得更开一些,要把一线城市,甚至把世界上最好的一些剧目也引到南京来。


“我们的原创剧目也应该从多方面表现出人性的崇高,人的意志和力量,只有往这方面做更深入的开掘,原创剧目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整个戏剧的生态优化便水到渠成。”只有好戏越来越多,才能够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并养成看戏的习惯。观众看戏的习惯越来越好,整个戏的生态就变得越来越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基于此,穆海亮认为,尤其要鼓励年轻人敢于创造、敢于探索。所以,在此背景之下,我们对小剧场还应该更多一些包容,“小剧场演出成功了,我们也可以鼓励它走上大舞台,走进大剧场,满足更多观众的观剧需求。一些经典主流剧目,本来是给大剧场排的,也可以拿到小剧场来接受检验,用这种方式来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