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帮助
  1. 77779193永利官网
  2. 永利官网
  3. 通知公告
  4. 正文

77779193永利官网研究生校际课程《媒介批评理论与写作》开课预告

作者:刘蒙之 郑珂 日期:2016-06-26 00:00:00 点击数:

    开课啦!77779193永利官网为研究生开设的校际合作课程《媒介批评理论与写作》将于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开课,现邀请到华南理工大学李幸教授讲授此课,希望大家在学习中体会媒介批评理论与写作技巧!

 

课程简介:

 

授课人:李幸,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文艺编辑专业。现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77779193永利官网荣誉院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著名影视批评家。

经历:曾任广播电视台编导,音像公司CEO。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任教,担任过新闻学、传播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中国哲学、美学、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术专长:新闻与传播、广播与影视。出版过媒介批评文集3种,视听传播史论、文化娱乐新闻采写教材3种,纪录片、民营电视、传媒人物报告3种;发表过《弱智的中国电视》《中国电视八大病》《十年来中国电视的三次革命》《传播媒介的发展之道》等数十篇学术文章;组织过中国首届大学生电视节、南方传媒高峰论坛、中国影视学院奖等社会活动。

 

开课时间2016年9月12日-9月17日。 

学分:1分 

上课地点:待定。具体地点以上课前的通知为准。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

媒介批评理论与写作

英文名称

Media Criticism

课程编号

 

开课学期

3学期

1学分 

18课时

课程类型

院系课程

选用教材

授课教师自编讲义,以PPT授课

主要参考书

《媒介批评——起源、标准与方法》王君超,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中国电视批评史》欧阳宏生,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戏剧与影视均为某种意义上的媒介,其理论与实践亦需在各种传媒上展现,故该学科修习者务必掌握媒介批评的理论与实际,以求更佳之鉴赏、品评水准。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媒介批评的内涵及外延,掌握媒介批评的基本理论及实际写作。

三、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讲次

主要内容

学时安排

1

课程介绍

3课时

2

媒介批评实践回顾:历史与现状

3课时

3

媒介批评理论概览:西方与中国

3课时

4

媒介批评写作训练之一:媒介批评文本范例

3课时

5

媒介批评写作训练之二:媒介批评实务探讨

3课时

6

媒介批评写作训练之三:媒介批评写作点评

 

3课时

四、考核方式

 

写作媒介批评文章2篇,每篇不少于千字。

 

 

期刊文章

1,李幸、那丽莎,《迅速打造品牌栏目之法——〈最强大脑〉的CIS运用分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4年第03期。  1

2,李幸、姚国军 ,《在“他者”中寻找真实的自我——从拉康的镜像理论看〈海上钢琴师〉和〈楚门的世界〉》,《电影评介》2014年第13期。 1

3,李幸、李宾,《综艺娱乐类节目收视偏好要素分析》,《电视研究》 2013年第4 期。

4,李幸,《传播媒介的发展之道》,《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第9期。  

5,李幸等,《“芒果”真的烂了吗?》,《南方电视学刊》2012年第3期。

6,李幸等,《“草根视频”传播语法刍论》,《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2年第9期。

7,李幸,《2010的中国电视:面对网络视频第一波冲击》,《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

8,李幸,《新的传播环境与电视节目编排》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  

9,李幸,《从特色卫视到品牌卫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

10,李幸,《电视气象节目大有可为》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年第11期。

11,李幸,《香港四所大学的新闻与传播教育》,《青年记者》2009年第16期。

12,李幸,《Web2.0对新闻、文化传播与流通产业的影响——与天涯社区总编辑胡彬聊天记》,《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

13,李幸,《在欠发达地区建立跨媒体集团的启示——红河新闻传媒集团观察记》,《视听界》2008年第6期。

14,李幸,《走中国地方卫视自己的路》,《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7年第6期。

15,李幸,《说说电视批评》,《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第2期。

16,李幸,《当前中国电视新闻的出路》,《视听界》2006年第2期。

17,李幸,《突围之后再变局》,《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第1期。

18,李幸,《电视自己的制作时代终于到来》,《现代传播》2005年第2期。

19,李幸、汪继芳,《我们所认知的中国民营电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4年第3期。  

20,李幸等,《东方卫视在长三角地区影响力评估调研报告》,《现代传播》2004年第5期。

21,李幸,《电视区域性传播问题的思考》,《现代传播》2004年第5期。

22,李幸,《民生新闻≠社会新闻≠新闻娱乐化》,《中国电视》2004年第11期。23,李幸,《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视听界》2004年第1期。

24,李幸,《南京零距离与中国电视的三次革命》,《广告大观》2004年第3期。

25,李幸等,《情感卫视的可行性》,《中国广告》2004年第2期。

26,李幸,《电视节目形态之我见》,《电影艺术》2004年第1期。

27,李幸等,《打造中国电视新闻新模式——关于《南京零距离》的谈话》,《现代传播》2003年第2期。

28,李幸,《电视的分众依然是大众——兼论电视与广播、电影的关系》,《新闻大学》2003年第2期。

29,李幸等,《试论地市电视台的区域性优势》,《新闻知识》2003年第6期。

30,李幸,《中国地方电视的生存与发展》,《视听界》2003年第5期。

31,李幸等,《“大众化”与“新形态”(上)——关于电视经济节目变革的对话》,《现代传播》2002年第1期。

32 ,李幸等,《“大众化”与“新形态”(下)——关于电视经济节目变革的对话》,《现代传播》2002年第2期。

33,李幸,《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的历史、现状及前景——答本刊编辑问》,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

34,李幸,《为新媒介而生者──威尔斯与广播电视》,《电影艺术》2001年第3期。  

35,李幸,《漫议省级电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第7期。

36,李幸,《“文学的”电视》,《文学自由谈》2000年第2期。

37,李幸等,《论“报人电视”的产生及其背景》,《新闻爱好者》2000年第8期。

38,李幸,《有形有致地锁合历史与现实》,《视听界》1998年第2期。  

39,李幸、汪继芳,《西方纪录电影与中国电视》,《电影艺术》1998年第3期。

40,李幸,《漫谈电视节目样式》,《电视研究》1997年第10期。

41,李幸等,《中国电视节目创作史要:模式的形成与并举》,《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  

42,李幸,《新闻导语新论——表现性开头》,《新闻知识》1990年第3期。  

43,李幸,《新闻写作的戏剧性》,《新闻爱好者》1989年第6期。

44,李幸,《从“文学化”到“艺术化”——新闻写作创新轨迹谈》,《新闻知识》1989年第7期。

45,李幸,《“倒金字塔”新探》,《新闻知识》1989年第12期。  


欢迎同学们前来听课!

更多内容请关注官方微信:西部传媒学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