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帮助
  1. 77779193永利官网
  2. 永利官网
  3. 学院新闻
  4. 正文

[新传专访]黄瑚:秉赤子心 做真学问

作者:李杭洋 日期:2018-10-09 00:00:00 点击数:

时在金秋,第二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学术年会在陕西师范大学举办,学界巨匠齐聚西安,共襄盛会。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原常务副院长黄瑚老师在与会之余,接受了专访。

在联系黄瑚老师时,因为在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有学科评审活动,所以飞机落地,便赴咸阳开始工作。见到老师时,已是第二日早晨,在酒店餐厅,手边一杯豆浆,几块糕点,深色夹克,头发已是花白,想来是致力于学,操劳之故。见有人来,原本安静用餐的黄老师抬起头来,淡然一笑,甚是和蔼。谈话间了解到黄老师上午会议结束后便要赶回上海准备出国交流的行程,便决定在会议的闲暇间对老师进行专访。




一、马新观的中国化:横看成岭侧成峰


李杭洋:黄老师,在午餐席间听了您与各位老师交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表述上的一些见解,觉得非常有收获,在去年第一届马新观的年会上,清华大学的王君超老师也提起过这个问题,学界有一些声音提到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并没有明确提及关于“新闻”的观点与看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本身就存在了中国化的色彩,故而“马新观的中国化”这一提法尚待商榷,对于这样的看法,您怎么看呢?


:我觉得这其实是各人所处的立场与角度不同,衍生出来的观点与看法的不一致罢了。说“马新观中国化”这一表述有问题,他们是从一个引进和沿用、发展的历程的脉络上来梳理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一套系统的关于新闻传播的理论,但是仍然有很多篇幅的作品是在讨论新闻,我们将其引进之后,只是把他整理出来,成为一套理论体系,那如果按这样的说法,顾名思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是马克思提出来的,那是谁提出来的呢?只不过按这一思路看来,倘若问马克思他老人家,这个新闻观是你提出了来的不?他可能也要摇头的。


李杭洋:原来如此,所以我们的学习也不能单纯纠结在表述上的问题,而是要更加深入地探求其本质,去弄清楚这样的表述背后,乃至于某个理论更深层的内涵什么,您看是这样吗?


:对对对,是这样的,不同的表述只是不同立场发出的声音,小学课本上不是就有一篇《画杨桃》,不同的角度画出来是不同的样子,甚至还有人画成了五角星,只不过是角度不一样罢了。一个观点是按历史的引进、沿革、发展脉络来看的,而另一个观点是从一个理论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之间来讨论的。


二、中马还是西马:实践正是试剑石


李杭洋:黄老师您看,如今各个领域都在讲“中国化”的问题,不但有“马新观”的中国化,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也是一个热点问题。那老师您看,我们作为学习者来说,对于先哲的理论,我们应该抱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学习并继承、发展呢?


:学习理论都是要为了实践服务的,不能说一个理论学了来,只让它在学校、书斋里传播,这样是不对的。理论是应该指导实践的,你看马克思主义,一百多年前,也是只有一小批人接触到了它,觉得它好,将他运用于了中国的革命斗争中,最后成为了真正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一种付诸实践的行为,所以我觉得最好的学习态度,便是选择和学习一个理论,要坚持并将其付诸于实践中,去检验它。


李杭洋:那在实际操作层面,您觉得马新观中国化后如何运用于当前的媒介宣传报道和指导媒体的运作呢?


:那当然是先要相信并学习它嘛,你看现在对新闻工作者的从业准则。这就是马新观中国化后的一个成果啊,通过业界、学界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你(访问者)可以去做一些调查啊,在媒体工作的那些人,都知道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哪些内容。反观你感兴趣的文化研究领域,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你也可以去做一些调查,看看媒体工作者们知不知道西马是什么。所以还是回到了那句话,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学习和坚持一个理论,是要将其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的,西马在中国就没有实践的历史,所以在我看来,用其解释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些现象与问题,是尚待斟酌的。学习理论,还是要去坚持和应用的。


三、坚守客观做学问:执虚若盈才是真


李杭洋:黄老师您看,刚刚我们也聊到了理论的引进、沿用和发展问题,那不禁又有了一个问题:在对于一个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可以借鉴到我们在投身学术研究中,我们要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学习,并发展某个理论呢?


:你看哈,我们刚才在聊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引进和发展过程中,我们提到了中国化的问题。我们先来做一个假设啊,如果一个理论是普适的,放之四海皆准的,那么你看我们就没有必要去发展它,只要一直沿用下去不就行了吗?比如马克思主义,它既然是真理,我们就没有必要再去发展,按自己的理解去解读了,直接从始至终是马克思主义就好了,就没有后来的什么列宁主义了。而恰恰是时代总是在进步的,我们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发展理论的必要性,所以我们在结合今天当下的中国社会,你看中国发展很快啊,发展得很快同时出现的问题也很多啊,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指导中国的革命斗争与建设,那么就需要结合中国当下的国情了。发展是这么一回事来的。而你刚刚所说的对于理论的学习与发展,我觉得最重要的态度应该是客观。


李杭洋:客观?这个词在我们接受学术训练的过程中已经接触了很多次,那老师您觉得这种客观的态度内涵应该是什么呢?


:首先最主要的我觉得应该是抱着一种“真正的学习”的心态吧,你学习一个理论,当然最先是要去回到经典的原著上去,去了解一个作者最初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是什么意思,他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背景啊、针对了一些怎么样的问题提出了这个理论啊、对于这个理论他自己是怎么解释的啊?诸如此类的问题你是都要去回到原典上来了解的,这是要下很大功夫的,绝对不是一鳞半爪、一知半解或者是人云亦云能弄清楚的。而且真正的学问,真正的对于理论的发展,一定是客观地,不以自身意志为转移的。不能说那你最初进入的时候,就带着一些先入为主的态度去学习,学习这个理论是为了圆满你的一些什么说法或者是为了达到你的一些什么目的,这是绝对不可取的。我觉得吧,作为一个做学术研究的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起码的要求吧。


李杭洋:那老师您看,我们做学术研究的时候,最终还是脱不开我们是一个社会性的人,既然是作为一个有自主性的人,当然会有自己的偏好和兴趣所在,所以多多少少都会带入自身的一些好恶,那么您觉得做到这种“完全的客观”态度有可能达到吗?


:很难吧,就像你说的,每个人的性格、处境、身份都会影响这个“客观”的态度,但是我觉得说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一种心态吧,要时刻保持一种警觉的心态,每一段时间都自己做一个反思,我是否在保持这种客观的状态,不能松懈,时刻都要以一个谦虚的学习者的心态去认识和思考,这就是一种很好的保持客观的态度了。同样的,在这种状态下,尽可能的去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了解和思考理论,这就是最好的方法。


四、采访后记


     对于刚刚接触到学术研究的笔者,这次的专访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在学术上颇有建树的黄老师,日常生活中是如此的随和,跟随老师学习,也是受益颇多。

多年钻研与思辨造就了一位学者敏锐的思维和清晰的逻辑,略显艰深晦涩的学术话题,被黄瑚老师诙谐风趣的语言解释明朗。上海人幽默的说话风格在交谈中流露。

年岁稍长,可能在生活和性格上已经趋于平淡,但是对于致力一生的学术,黄瑚老师仍然保持着一份坚守和信念。对于自己学习、研究和坚守的理论,黄老师坚持着将其与实际结合,解释并解决问题,指导实践。

在学术道路上勤耕多年,黄瑚老师依然保持这一份执虚若盈的态度,依然在时刻自省,努力保持客观的态度做学问。言谈之间,感慨由生,对于黄瑚老师对于学术的赤忱之心,虽是稚子,仍觉做学问,宜勤勉,宜慎思。


采访及整理:李杭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