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帮助
  1. 77779193永利官网
  2. 永利官网
  3. 学院新闻
  4. 正文

【学科转型院长谈】技术与跨界:培养与世界对话新人才

作者:李理想 日期:2019-10-25 20:37:43 点击数:


 

胡钰教授,清华大学77779193永利官网党委书记,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先后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辅导员、团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科技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科技日报内参》主编、《前沿科学》编辑部主任、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新闻出版界别)。主要研究方向:新闻传播理论,文化研究。


 


对于这次大会主题:媒介变革跟新闻传播学科的转型,请问您觉得它的焦点问题在哪并且它面临着哪些考验?


胡钰:在我看来,焦点问题应该是如何培养能够跟世界对话的新闻传播人才。因为中国现在越来越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中国自己认为可以逐渐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但是世界却没有看懂中国,所以现在很需要能够帮助世界了解中国的人才。这个毫无疑问,新闻传播专业在这个方面应该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想应该是现在的一个重中之重。

 

您的演讲的题目是关于舆论方面的,您觉得从舆论方面应该做一个怎样的媒介转型?

 

胡钰:现在的舆论引导它不是一个封闭条件下的引导,它是一个开放的、全球平台上的舆论引导,所以舆论引导要突破传统的这种宣传观念,必须要有大的变革,要学会在西强东弱的国际传播格局中,与跟自己价值观完全不同的国家进行对话,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舆论引导的最大的一个挑战。同时,在大的传播平台技术平台都掌握在别人手中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能够进行应对。所以现在这种媒介变革,是全球格局的的变革,技术条件的变革。

 

老现在5G手机都逐渐推向市场,在5G时代即将来临的时刻,你觉得这会对媒介融合和媒介变革会产生哪些影响?对于新传学子,和从事媒体行业的人员会提出哪些新的要求?

 

胡钰:新媒介技术肯定带来传播内容形态的变化。过去新闻传播的学生总体是以文科学生为主,他是文科感,但未来却需要很强的技术感。这个技术感存在在未来的人才培养中,这也是我想讲的重要部分。就我们过去的学生培养,就只是写写新闻稿,最多是采写编评播,再加点这种音视频处理的这些,但未来的就不行了,他可能需要你能够处理互联网,处理各种其他的新的技术方式。所以可能技术内容会在未来的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占有更多的篇幅,学生自己当然也应该要更有主动性。

举例来说,就像我这次有个学生,他去日内瓦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学习实习三个月,昨天我们进行交流,他就告诉我们说去了以后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是建网站。 我们的学生都蒙了。说学了这么多年,天天都是什么写稿,最多写点论文。没有碰过一点跟技术数据有关的事情。最后他在日内瓦的领导,直接发给他几个链接让他自学搭建网站,学生也就只能自己一点点从头学,结果也还是能完成了任务,所以大家很感慨,其实原来我们也有这样的课,但毕竟是选修课,但因为文科学生对技术本能的排斥和为难,就没选这个课,但在实习过程中,才发现这种技术性的东西十分重要。

其实作为这种国际组织的官员,他认为你是从传播学院出来的,这现在是最普遍的传播媒体,怎么能不会呢?所以现在这个确实很重要,需要我们能够打破文科感,培养技术感。

 

技术确实很重要,您觉得我们应当如何平衡技术和理论在未来新传学科培养体系中的比重呢?

 

胡钰:技术和理论要并重,现在要培养能在全球环境中来影响舆论的人才,必须自己有很强的理论储备。这个理论储备不仅仅是说我们说新闻传播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对于社会问题社会趋势大的的理论性的判断,比如现在这种民粹主义泛滥,民族主义盛行,怎么来看待?大家比如对于新自由主义,它的产生发展和它的影响,以及对于世界的社会主义的趋势有什么看法,都需要十分深厚的理论储备,有了这些,我们才能更好的跟世界对话。

 

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跨专业学科和复合型人才在新闻传播领域明显更受欢迎,我知道您也是跨了经济新传法律三个领域,那您觉得这对于我们从本科就学习新闻与传播的学生来说,我们的优势和发展趋势又在哪里呢?

 

胡钰:可以这样说,没有优势。在我的学生里面,纯粹学新传,以文科的感觉来学新传的,是十分缺乏竞争力的,这个竞争力首先就会在就业中去体现,在国际的舆论交锋中更是没有什么竞争力。

比如,我们一个学生,还是我们学校校报的负责人,假期他去了一家财经媒体实习,结果实习的两个月一篇报道写不出来。因为纯粹学新传的学生根本看不懂财经,所以这就是最大的问题。你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比如说科技新闻,我就发现我们学生现在特别排斥写科技新闻,我作为指导老师反复强调要写科技新闻,他们不愿意写,为什么?他们觉得看不懂听不懂,他也不愿意碰。

像清华拥有那么好的科技的成果,都是全国全球领先的,但是我们自己的学院办的报纸不碰,为什么?就是因为没有这种多学科的意识,他没有想到我去了解一下,转化一下,不仅能让新闻写出来更好看,也会让自己的能力有提升,知识有扩展。

所以单纯学新传的人现在是没有竞争优势的。那么有竞争优势的,一定是主动性的在新传的底色上,再加上不同专业的亮色,它就有价值了,因为现在是一个传播制胜的时代,我们经常说传播即力量,现在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传播。比如像我们学校的数学中心,也来找我,他也需要传播,搞数学的在传播方面实际上是很奇缺的。所以这个就是我们的专业优势了,但是你如果只有这个是没有用的,你必须要了解他,你了解他,把他讲到讲给大众听,你成为一个媒介,那你就有价值了。

 

您如何看待以内容为王以及分众传播这种理念呢?

 

胡钰: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它现在是一个大趋势,以前我们媒体做新闻,很多时候我们说是拼速度,但其实现在速度已经不用拼了,拼的变成了深度、角度,需要更好的内容。

 

说到做内容,但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这个时代,我们现在信息传播不在大众传播这个行业来去做衡量了,非传统的媒介也可以创造很多的有影响力的这种媒介渠道,您觉得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是我们传播学需要去传递的?

 

胡钰:知识框架就是构建一个怎样的知识结构,在现在这种全媒体时代,一个个人传播的时代,像个人媒体现在往往是超越机构媒体的,而机构媒体的优秀传播者也一定是个人化的。比如央视的这些优秀的这样主持人,他也是个人化的,只是利用传播机构这个更大的平台,来实现个人传播。所以围绕你所要报道的领域,首先你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最典型的比如像过去那种体育报道那些主持人,是因为他有长期的储备,所以在他的领域他就会很精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其次是要有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这也是很重要的。你要没有个性,大家就觉得你就是标准件。那我们找AI的机器人来播就行了,对吧?他需要看到的是你的情感,你的风格,你的姿态是什么样的。这个就是个性化。所以我在学校经常也给我的学生讲一句话,叫做入校一色,出校万采,你们都是按照统一的分数考进来的,但出学校以后每个人都不一样,都要找到自己的方向,自己的特色,在加上丰厚的知识储备和前面学到的技术能力,那么在未来这种个人传播的时代,你就会走得比较靠前。

 

关于您说的新技术的学习,在新传学科发展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发现理工科类学校发展势头很猛,而文科类学校却略显疲态,像是清华这种理工科类学校是怎样一个发展思路呢?给文科类学校有什么建议吗?

 

胡钰:每个大学都有各自学科的重点特色,也不一定说所有的大学变成综合性,对吧?比如今年我们刚刚最近在招生一个项目,是跟南加大做了一个数据新闻项目,就是培养数据新闻人才,最后他们毕业的时候,一个是拿我们清华新传的硕士学位,一个拿的是南加大工学院的硕士学位。至于说学科设置,这是由学校来定的,但是对于我们自己的学生来说,你应该有意识的来补足自己的短板对吧?把自己的技术短板补足。怎么来补足,其实也不一定非得要依靠这个学校开课,像我前面举的例子,那就完全是靠自学。而且现在有大量的慕课课程,这种理工科的课,它是非常标准化的课程,比如说高等数学微积分,线形代数。解析几何,这些其实都可以放到网上来讲,它很标准化。一个课件,他可以讲几十年不会变,它是基础性的理科课程。 但文科不行,比如像传播学理论这种基础课,每年案例都得变,今年讲的你不能用十年前的例子,你都要讲最新的现在发展的例子,它始终是要更新的。而且他讲究的是批判性思维。

 

您在学生通识课教育方面怎么看待呢?

 

胡钰:通识课方面也很重要,你得有基本的科学常识,科学基础,咱们现在很多文科生进来以后就再也不碰所有的科学,数理化都不碰了。其实很早的时候,原来清华有个很重要的教授叫梁思成,他1948年他就做过演讲,要让我们走出半人时代,1948年以前,都是70年前,他就讲如果只懂文或者只懂理是半个人,走出半个人的时代,还是希望能够打通文理,未来才有对这个世界才有充分的权全面的把握。甚至有人就建议把新传学院的本科都撤销。为什么?就想要去把它撤下来?你在美国看,绝大多数高校他只有研究生,比如最典型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他的新传很好,但他没有本科生,但是会出来大量优秀的记者,特别那种顶级的记者,但他可能是学历史的,学经济的,他是这样的一批人才。 所以牛津说我们培养的是什么?我们培养的是这个社会的思想领袖,它是有引领性的,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复合型的人才,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就很大。

 

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您觉得应该怎么样去更好的去培养我们学生的这种文化厚重感?

胡钰:读书还是读书,认真埋头读书。而且要读经典书籍,这样你才会有自己的积累,您看见各个领域优秀的人物,他都是爱读书,前段时间,我请高晓松来做个演讲,他有个本事,可以同时读五六本书,他自己也开什么晓松馆,藏书馆对吧?他的节目我也很爱听,读书读得特别杂,读得很通。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文化人,他还不是一个学者,都必须要这样的大规模读书才行。

图文/李理想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