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帮助
  1. 77779193永利官网
  2. 永利官网
  3. 学院新闻
  4. 正文

【学​科转型院长谈】历史 实践 技术:新闻传播师资队伍的“三观”

作者:焦慧敏 日期:2019-10-25 20:47:27 点击数:

 


    郑亚楠,复旦大学新闻学专业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黑龙江大学77779193永利官网院长。教育部新闻传播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从事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传播、城市传播与对外传播等。


 黑龙江大学77779193永利官网郑亚楠院长


    在飞机场初见郑院长,瘦瘦高高的身材,行色匆匆的从航班出站口走出来,和我见面之后的第一句话便是:我们快走吧,讲座来不及了,同学们还在等着我呢!由于飞机延误了两个小时,使得郑院长下了飞机并没有回酒店调整状态,也没来得及吃晚饭便带着行李直奔陕西师范大学讲座现场。而在从飞机场回学校这段宝贵的、唯一的休息时间也被她抽出来接受了笔者的专访。尽管郑院长经历了飞机延误有些疲惫,但是她依然拿出最好的状态回答了我以下的问题,专业精神以及敬业状态令人动容。

 

焦慧敏:您建议新闻传播的学生多增加一些偏技术性的课程吗?例如网页设计、大数据舆情的分析与抓取等。

 

郑院长:传媒业每次变革都是技术革命的产物,互联互通的历史发展阶段已使数字化生存成为常态,新闻传播的学生要懂技术平台是必须的。

 

焦慧敏:智能机器人已经可以很快速的写出新闻,那我们新闻工作者未来在媒体中应该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郑院长:机器人永远是机器人。它可以不知疲倦地写稿、播报,但它无法像人一样拥有情感地去分析万千世界的变化。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但它不是人的智能。新闻永远是意义的生产,这得靠人脑人心来做。

 

焦慧敏:跨专业的新闻传播研究生的优势在哪里?跨专业学生的新闻敏感或者学术敏感该怎样培养?

 

郑院长:跨界对于新闻传播学科的人来说不是陌生的,这个学科的基础、发展均源于多学科的触动、融合。跨学科学生新闻能力的培养也是有过程的,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焦慧敏:传播技术飞速发展,新闻业处在变革的关键阶段,关于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新闻院校、专业教师以及学生们该如何应对?

 

郑院长:技术赋权下新闻传播类专业变革是世界性问题,不仅中国。从院校到师资到学生要共识与调整并行。因地制宜地去行动。

 

焦慧敏:如何看待跨学科整合课程,如新闻与法律专业?

 

郑院长:跨学科整合课程资源过去叫专业+X,新闻+X,这不光是新闻一个学院的事,是相关院系课程资源配置、考核、追踪问效等系统工程。强强联合,自然能培养出优秀人才。

 

焦慧敏:现在讲跨学科或者学科融合,我们的学科能够给其他学科带来什么?或者说我们可以占据一个怎样的特殊视角是别的学科看不到的?

 

郑院长: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我们正在一边拥抱新技术一边迷茫,什么是我们与其它学科的边界短期内好像没人能说清楚,但对于处理复杂信息,关注变动事实,导引社会心态仍是新闻传播的重要使命。

 

焦慧敏:媒介变革的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师资队伍应该如何建设?

 

郑院长:走向智能传播时代,新闻传播师资队伍更加需要“三通”:与中外历史相遇、与变动实践相通、与相关学科相通。历史会让人具有洞察力并导致其意识觉醒,“现在”,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时间点,而是一个不断由“过去”走向“现在”的过程。一个记者要有抱负,这抱负就是穷毕生精力研究一两个什么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是从群众中提出来的。现在智能媒体的走向是高级文本分析技术、图像和视频识别技术、语音技术、人脸与人体识别技术、个性化推荐技术、预测技术等,这迫使我们需要与相关学科相通。

  

     最后郑亚楠教授讲道,新的媒介、新的传播方式不断涌现、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与社会联系密切,一方面让我们接近问题,另一方面也容易让研究变得浮躁,但是每个时代都会有每个时代的浮躁,真学问从来都是去魅的选择,这取决于研究者的价值观。

 

  

郑亚楠院长接受笔者的采访


图文/焦慧敏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