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帮助
  1. 77779193永利官网
  2. 永利官网
  3. 学院新闻
  4. 正文

【学科转型院长谈】秉承学术良知 探索现实社会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巢乃鹏

作者:杨宏霞 日期:2019-10-28 20:37:29 点击数:


                   

20191020日上午,77779193永利官网主办的“媒介变革与新闻传播学科学术转型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长安校区举行。来自国内60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120余位新闻传播学院的院长、学者参加了会议。笔者有幸对深圳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巢乃鹏教授进行了专访,此次专访让笔者收益良多,特将一部分问题整理如下。


 

杨宏霞: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您对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媒介变革与学科转型”有什么看法?

巢乃鹏:近二十年以来媒介始终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革的,我个人认为近二十年媒介的变革更多的是技术导向、技术驱动的。而媒体长期以来都是以内容为导向的,内容的生产和传播是我们的强项,但是现在的媒介变革是技术驱动的,这也使得在整个媒介环境剧烈变革的过程中,传统媒体显得束手束脚,无法去面对整个媒介环境的剧烈变革。回顾新媒体的发展,从Web1.0时期的新闻网站和论坛,到Web2.0时期的博客、SNS,再到移动互联兴起之后的微信、今日头条等等,我们都能看到在这个过程中,新媒体创新的精英人物,如张一鸣、张朝阳、张小龙等无一例外都是技术出身的,所以我们能察觉到新媒体的创新驱动力来自于技术。在这种情况下,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在前面二十年间没有很好的呼应这轮媒介变革中的现实,对技术驱动媒介变革的认识和理解也不是很深刻。当然现在我们已经开始认识到需要更清楚的理解媒介变革的逻辑,才能更好的提升新闻传播学科的生命力。因此我认为在这个时候举行传媒转型和传媒人才培养的高层次的讨论会是非常必要的,大家能够形成更开放的更多元化的意见交流平台,也能够为我们媒体转型时期的人才培养带来更多的创新的思路。

 

杨宏霞: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您认为学科应该怎样转型?应该怎样去应对这种变局?

巢乃鹏:如果说,在前互联网生产时代中,内容的生产与传播是驱动传媒业发展最核心的动力。那么在前面二十年新媒体勃兴的时期,技术应该是驱使媒介转型变革的最核心的动力。我觉得到了这个时间点,以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传媒创新变革,其内生动力或许正在发生新一轮的转型,内容的生产与传播这种驱动因素将会重新回到我们传媒整个生态的中心,和技术一起构成双轮驱动——共同驱动我们传媒业的转型升级。因此我认为在学科转型和传媒人才的创新培养中,这两个要素都不可或缺。当然内容的生产与传播毕竟是我们传媒业最核心的根基,因此以内容为主导,以技术为辅助的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应该是比较符合目前传媒转型升级的一种理想化的方式。

 

杨宏霞:您本次的发言主题是“基于数据挖掘的精准扶贫与发展传播研究”,您能谈谈为什么要选择研究这个问题吗?

巢乃鹏:每个研究者可能对自己的研究主题都有自己的偏好,都有自己的目标所在。我自己会愿意去更多的关注一些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意义的那些问题。首先是因为这是真正的研究问题,学术研究最大的目标其实是揭示这种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背后的逻辑。很多的研究问题之所以有研究价值,是因为他对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影响的,这类问题是我们学术研究需要去关注的。而很多现象,其实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具备推动力,他只是昙花一现的一个过客而已,因此并不具有独特的研究意义。

   其次,这些问题是跟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息息相关,如果我们能够从中间揭示出一些独特的发现,那么它就有可能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有非常大的贡献。我觉得这是我们做学术研究的出发点,也是一个学者秉承良知去做学术研究的目的所在。目前整个学术界,不仅仅是我们新闻传播学界,整个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界都在呼吁要面对重大现实问题、重大原创理论来进行研究。

 

杨宏霞:为什么会想到将大数据与精准扶贫连接在一起呢?

巢乃鹏:大数据的兴起更多的是产业界的问题,但是当我们把大数据的概念应用到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中来的时候,它事实上带来一种研究范式的转型,我们有可能能够基于全样本,或者说是至少可以基于更大范围的样本的数据,来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因此,我们的研究可能会更精准,更合理,也更科学。当然,从道理上来讲,除非我们能够获得全样本的,否则即便样本量再大也不能完全指代全样本数据。

  除此之外,大数据的兴起,也带来另外一种科学研究的转型可能,就是学科的交叉融通。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可能会跳出自己既有的学科限制,把眼光聚焦在那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或者能带来重大原创理论贡献的研究问题中。这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来讲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让我们能够把研究跟真实的社会更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   杨宏霞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