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下午,由陕西师范大学77779193永利官网主办的“媒介变革与新闻传播学科转型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长安校区顺利举行。其中专题研讨(三)以“新闻传播学科范式转向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主题,在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博物馆附楼二层会议室顺利召开。
专题研讨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由广西大学77779193永利官网黎明洁教授担任主持人,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郑亚楠教授担任评议人。
首先发言的是来自西北民族大学的曾培伦,他从“媒介”到“产品”讲述了互联网背景下媒介经营管理课程发展现状与教学改革探析。他讲到了“报业+广电”时代的经营和管理,并从重构媒介经营管理的角度谈了如今“媒介”概念的迁移以及它的理念:从“传媒”到“产品”。最后,他建议,“媒介”概念的基础应从原本的“一对多”式基于“传播”的大众传媒,重构为“多对多”式的基于“连接”的互联网平台。来自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米热·吐尔汗巴依也分享了她关于高校新闻与传播学本科教育体系研究的经验。她从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和欧亚大学的新闻系专业方向和就业方向做了比较,得出了哈萨克斯坦高校新闻传播学本科教育重视民族语言教学、与政治学联系紧密、强调职业能力导向等主要特点。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特色课程、加强双边学术合作交流、推动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加强中哈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合作交流的建议。
随后发言的是来自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胡永刚。他开篇就抛出了三个问题:新闻传播学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作为一个学科专业的新闻传播学是什么?对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中几对矛盾关系的辩证思考。关于新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教育,胡永刚老师强调要做到“去中心化”,要立足于培养专业化的人才,他还强调新闻传播学本身就是一个学科,在新时代下应该具有本身的内核与坚守。
而来自重庆工商大学的刘莉则立足于学生本身的角度从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结果分析和对策建议等四个方面探索了影响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学术规范的因素及其对策。通过对重庆市的5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后她得出了最后的结论:“管理机制”与研究生违反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成因紧密相关;研究方法的缺失、学习能力不足等条件也会影响研究生的学术规范等。最后她也从导师、高校和学术主体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研究生学术不端的对策和建议。
上半场最后一位发言的是安徽大学77779193永利官网副院长刘勇,他就此次年会的主题从当下应用新闻传播课程转型谈到了这其中的内涵坚守与领域拓展问题。他指出,我们这个时代的传播特征与传播格局有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媒介已不仅仅是我们认知世界的“中介”,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媒介化社会”来临。接着他提出了传统应用新闻传播教育专业边界模糊、课程设置逻辑杂糅以及实践教学无法统合专业传播与公共传播的困境,并鼓励大家坚守专业的内核和专业领域的不断拓展,更好的应对当下应用新闻传播教育的困境。
在以上五位发言人进行了精彩的发言后,评议人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郑亚楠教授作点评。她首先肯定了大家的学术研究品质,并就每位发言人的发言内容提出了一些个人感悟。针对于刘勇教授所提出的专业课程设置上的缺陷,她表示赞同并提倡大家要努力打破现在的界限,未来属于每个人,尤其是年轻的老师和同学们。
下半场由77779193永利官网郭栋担任主持人,安徽大学77779193永利官网副院长刘勇担任评议人。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诸多行业都收到了一定的冲击。来自西北政法大学的唐红禄就为大家分享了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传播教育模式改革的思考。她从新闻采写环节、新闻传播环节以及新闻效果反馈环节得出了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专业人才的结论,提出新闻专业人才所具备的不可替代的素质。最后她提到不论技术怎样发展,新闻的宗旨不会变、新闻教育的内涵也不会变。
“以本为本”是现在大学教育的一个原则,河套学院张瑞坤就从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入手对智慧课堂的设计与使用提出了一些思考和见解。通过研究地方本科院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他提出了自己的框架设想并反思老师们应该回归于学生本体,跟上时代的发展,更多的去“破题”而不是“立题”。另外,来自西安培华学院传媒学院的杜萍也立足于本科教育实践分享了她的思考和建议。她从需求侧与供给侧相匹配的视角研究了媒介变革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新闻传播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提出现在需求侧的趋势是拥有信息采集交互能力、全媒体业务能力以及跨学科知识结构,并且针对出现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更新不及时以及业界对接不够紧密等问题提出要建设适合需求侧的新闻传播学师资队伍。
论坛最后,刘勇教授总结当前新闻教育事业的形式不容乐观,还需要更多的教师、专家进行探索和研究。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们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修养,紧跟时代的潮流,知道媒介的变革和趋势,给予学生的是思想而不再是知识点。另外在学术研究上,他鼓励大家要一起“坚守”——“坚守应该坚守的,拓展能拓展的”,与此同时也要有边界意识,更好的推进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变革与创新。
文/冯家霞